产业应用

用ITQI的奖章夺得消费者的喜爱?

2020/05/27

原刊载于台湾食品资讯第269期第14页

其实,您取悦的是厨师与专家而不是消费者!

  ITQI(国际风味暨品质评鑑所),标榜网罗多位首席厨师与品酒大师,利用独立公正的评鑑机制,向全球各地顶级美味的食品与饮品授予奖章,利用此方式协助食品厂商做行销推广。他们是以专家品评的方式对食品进行评鑑,而依据评鑑结果若能被授予奖章可作为一种行销手法。但是,在了解ITQI的操作模式之后,就会知道对食品厂商来说,这整套运作的效益有待质疑。

  先说明美国食品科技学会(IFT)定义的「感官分析」:是以科学基础探讨如何引發、测量、分析及解释人类感官系统对于食品特质的感官反应的学科。所以重点强调感官分析是科学的,若非以科学化为基础的感官分析,得到的结果与资讯会是危险的!此外,感官分析是被纳入ISO国际标准裡的,其规范了感官分析的人员、名词、品评室与方法等,也就是说感官分析有执行标准,并非无从遵循。以下我们就感官分析专业的角度来看ITQI营运模式有何不妥。

一、ITQI所使用的感官分析方法之观念有下列4个问题:

● 评价员并无代表性

  ITQI使用的评价员是国际首席厨师与品酒大师,其实这些专业人士认为的顶级食品,无法代表消费者真正的想法。因为,以一般消费者测试来说,评价员(消费者)必须经过筛选,例如是否为该产品的使用者、参加者是否为原先设定的目标族群、评价员的人数是否具代表性以及品评的结果是否带入统计等?以上这些都是行使感官分析时必须考虑的,这样分析出来的结果才有意义,有意义的数据才有后续利用的价值。

  ITQI这种所谓专家品评的制度如同美国奥斯卡金像奖,常常得奖的作品不一定卖座,反而没有得奖甚至没有获得提名的作品大卖,为什麽?因为评审专家与一般大众角度完全不同,显然专家无法代表消费者,食品销售对象是消费者,而非专家。在食品产业行走的大家都知道,我们讲求的是持续获利,这是血淋淋的现实。

● 品评的项目并非感官特性而是集合名词

  ITQI对产品品评的项目是外观(视觉)、香气(嗅觉)、口感、质地以及后味(馀韵)。一个产品风味的感官特性可能不只一种,例如,瓶装绿茶的风味可能有青草味、绿茶味与煎茶味。显然的,如果您是厂商,知道消费者对产品口感的喜好分数为5分,与消费者喜欢这产品风味的青草味平均2分、绿茶味5分与煎茶味8分,得到的数据哪一种会比较有意义?况且不同类别的产品间,感官特性一定不相同,所以,使用同一张品评单来评所有的产品是有问题的。品评单应该要因不同测试目的、产品与使用的品评方法而有所不同。

  另外,使用集合名词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每个人对集合名词的解读重点不同。例如以ITQI模式进行品评,针对某厂牌的瓶装绿茶品评后味(馀韵),可能A国际厨师(专家品评)认为这绿茶喝了之后的后味是甘味,然后针对甘味给予评分,而B国际厨师(专家品评)则认为此绿茶的后味(馀韵)是涩味,而针对涩味评分。虽然后味(馀韵)可能都包含了甘味与涩味,但是两种感官特性的定义明显不同,品评出来的结果是无法被信任的,也无法解读。

● 您的产品获得了一个总分-得到总分得不到什麽

  ITQI将专家品评外观(视觉)、香气(嗅觉)、口感、质地以及后味(馀韵)的结果计算出一个总和评分。假设某产品外观深受厨师们喜爱,但是气味表现普通,那麽此产品的所得总分可能会被拉低,表示此产品可能被踢出顶级之列,而殊不知它的外观有机会發展作为产品的特色而畅销。另外,也无法得知此产品气味中的哪一种感官特性不受喜爱,这就是使用集合名词来执行品评会产生的问题,也就是前文所述的,每个人对集合名词解读重点不同的问题。

● 向ITQI加购厨师(专家品评)对产品提供的建议-反而让厂商不知所措

  有没有可能發生第一位厨师觉得这个产品太甜,同个产品第二位厨师觉得产品不够甜,第三位厨师认为产品甜度很刚好?收到这样的报告,厂商一定很头痛不知道要如何调整产品。

二、参加ITQI对厂商产品行销的好处与所付出的代价

  若产品有幸受到厨师与专业品酒师(专家品评)等的喜好,有可能您的产品因付予ITQI这个价格的成本,获得一枚奖章,并得以将此奖章放在产品上进行宣传,也可能因此增加消费者的信赖度或购买率。然而,一个持续性且稳定的销量成长,靠的反而是回购率!消费者买了第一次且愿意回购,决定性因素并不在厨师身上,在消费者身上。

  若您的产品不受到厨师或专业品酒师(专家品评)的喜好,您花费的成本,得不到国际厨师的青睐,因此,您所付出的成本没有产生一点点的涟漪与回馈。而或许其实您的产品可能是消费者喜爱的。

  想要利用获得奖章的方式来行销产品,其风险如下:

  1. ITQI每年有订定特定的时间收件样品,是否这些时间点能够配合公司的产品發展计画?
  2. 若产品没有入选顶级,钱等于白花了。(也许其机制是不论是否顶级,参予都有奖?)
  3. 厂商只能了解自己产品的状况,并无法得知同类竞争对手的产品状况。
  4. 因ITQI感官分析执行观念并不符合国际认可的ISO科学化标准,导致所得的结果深受质疑且效果有限。

三、感官分析于行销应用很多元:您需要的其实是对症下药,不是奖章!

  科学化的感官分析应用层面很广,不论是在公司的品管、研發或行销。以行销诉求来说,感官分析于行销应用的领域就有很多不同层面。所以,根据行销不同目的来利用感官分析,才能获得可靠的数据来协助厂商后续的运作,这才是有效率的方式。以科学的角度来看,为解决一个问题或了解一个问题背后的原因来设计实验,才是合乎逻辑的方式,也就是对症下药。

感官分析于行销的应用有很多种:

  1. 想知道这个产品的什麽因子对于消费者来说是重要的?找到重要因子就是行销的切入点,赢面才会大。
  2. 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就能知道产品定位的重点。
  3. 想了解自家产品与竞争者于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
  4. 提供广告诉求的科学依据。例如标榜某鲜鸡精在等咸度的情况下,其钠盐的摄取量可降低。这种诉求需要有感官分析的数据来证实与支持。
  5. 不知道产品要选择什麽通路贩售,可利用感官分析评估各种运销条件对自身产品最终品质影响。
  6. 利用获得的数据直接推测消费者对产品的反应,只不过,建立此种预测模式时,要注意其他可能影响之因素,此部分建议要纳入多变量分析的工具。

四、遵循ISO国际标准执行感官分析的好处与应付出的成本

可获得两大好处:

1.厂商可以根据产品發展时程来安排感官分析实验,所以时间是弹性的。
2.获得的感官分析数据是有意义的、且可参考的。

其花费的成本主要在:人员、品评室与方法等必须符合ISO标准,也就是必须先要有人员培训,当培训人员具备感官分析的正确观念后,再依据感官分析不同的用途,执行感官分析的相关建置与实验。而在建置过程中可能会需要这个领域的专家指导。或是直接委託有经验感官分析服务的顾问公司执行。

  虽说感官分析是个好用的工具,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工具使用的方式是否正确?当使用的观念错误或方法错误,倒不如不要使用,因为获得的数据是不可靠的。还有一点就是,要知道病症是什麽?也就是要知道问题在哪裡?想要知道什麽?或是想要解决什麽?才能利用感官分析辅助解决问题。

不管您是否已经参加各式美味奖,交由专家品评评选,建议您思考下列3个方案:

※前往[企业产品专家品评能力霍格华兹训练班],获得自行判定风味缺陷、描述自家产品感官特性与正确排序感官特性强度的能力。

※委託[消费者测试 竞品分析],拿自家产品和竞争对手做比较,进而知道研發修改的方案。

※委託制定产品感官品质标准[制定产品感官标准(COA,Certificate of Analysis)-检验成绩书格式],如果您已经拿到ITQI,至少维持自家产品与得奖产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