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G 客戶服務專區 service@e-sinew.com
樞紐科技顧問
編輯群

2006食品產業雞年趨勢

2006/02/02
回專家觀點列表

又到了送猴年迎雞年之際,回顧猴年種種,也展望這令人期待的雞年,我們食品產業的發展又是如何呢?相信身為食品產業的一份子,都很關心食品產業的趨勢變化。讓我們循例先從整體經濟環境觀察,再來看看食品產業的變化趨勢。 全球整體而言,2005年的經濟預測都指向經濟成長趨緩,各知名經濟學家紛紛調降2005年的經濟預測,從3.4%至4.3%的預測數字都有。摩根士丹利公司(Morgan Stanley)甚至指出,明年全球經濟衰退機率為40%。當然油價飆漲自是首要因素,加上利率上揚,貨幣變化等等,造成經濟學者紛紛認為成長已過高峰。如美國供給管理協會(ISM)報告指出,屢創新高的油價已形成一股「經濟逆風」,並抑制消費者支出,而包括金融服務、營建、零售及其他非製造業在內的服務業指數,創下2003年5月以來的最低點,另外美國企業裁員的人數則創下近來最高,在在意味油價飆漲正在限制美國的經濟擴張。財經專家擔心由於美元走貶,如果驚慌的外國投資人不再以投資美國資產來支持揮霍無度的美國消費者與政府,美元匯價將大幅挫跌,進而引發可怕的後果,美國股市和債券市場、住宅市場、甚至依賴出口甚深的全球經濟,將因此一蹶不振。又如日本經濟產業省報導工業產能無預警下降、家庭縮減支出、且失業率上升,顯示日本經濟復甦的腳步可能開始減緩。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也表示,日本通貨緊縮的情形至明年就會結束,但經濟成長可能比先前預測的還慢,因為出口成長減緩,經濟成長的步伐會變慢。[經濟學人] 甚至認為2005年對全球經濟體來說,可算是慘澹的一年,不僅全球經濟將在明年趨於緩和,除歐元區外,幾個經濟體表現也將不如2004年耀眼。同時[經濟學人]認為明年全球經濟有4大風險,分別為油價高升、美元走貶、利率調升、中國經濟硬著陸等 4大風險,第一,如果石油輸出國家治安惡化,每桶原油高點可能達到 60 美元;第二,美國財政赤字失衡,美元可能繼續貶值,布希政府將會持續維持「弱勢美元」政策,美元持續走貶,也將驅使美國境內資金大幅向外移動,造成美國國內貨幣緊縮壓力,如果 2005 年貶值幅度再加大,可能對全球經濟會帶來大衝擊;第三,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升息將影響消費力,相對將影響經濟成長;第四,大陸是否會採取硬著陸方式緩和經濟成長,則對全球經濟影響頗鉅。 在亞洲方面,聯合國亞太經濟暨社會委員會(ESCAP)預測亞太地區開發中國家明年的經濟成長可望超越全球平均值,其明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為3.4%,而亞洲開發中國家整體的經濟成長率,可能會由6.9%減緩至6.2%,但仍將繼續為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地區,其中中國大陸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可望達8.8%,為該區域最高,其次為印度的6.8%。 因此整體而言,全球經濟及亞洲經濟是成長的,但成長趨勢已預估會減緩,且減緩的程度會受油價、美元、人民幣等因素變動有所變化。亞洲開發銀行(ADB)亦預測,不包括日本的亞洲成長率在2005年將減緩為6.3%,低於2004年創下七年來最高紀錄的7.2%,原因是美國經濟趨緩的影響,和中國大陸進入較成熟的擴張階段,日本7日也做出兩年來首度降低經濟展望的動作。亞太地區的出口需求預料將轉弱,勢必削減此區大部分國家的成長率,只有印度等少數國家因資本支出回升和消費者需求翻揚,得以保持強勁成長。許多國家傾向緊縮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貨膨脹壓力,也將削弱亞洲成長力道,因此亞銀和其他專家預測日本、香港、新加坡及澳洲等經濟都可能脫離穩健成長的軌道。 當我們回頭看台灣的經濟發展,勢必需要了解在全球環境及亞太環境中台灣目前的經濟地位。首先在亞太地區中,我們都知道東協(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十國不但自成一個貿易體系,而且不斷與亞太區其他經濟實體簽署洽談協定,包括東協加一、東協加三、東協與印度及東協與紐澳等。如東協與中國大陸簽訂「中國—東協全國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易協議」及「中國—東協爭端解決機制協議」,雙方擬於2010年前建立一個擁有20億人口、逾兩兆美元生產總值的龐大自由貿易區,意味數以千億美元計的商品和原材料在中國大陸和東協六個老成員國汶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之間無障礙流通。日本和南韓也分別同意2005年初和東協展開自由貿易談判;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印度和東協簽署「繁榮藍圖」,規畫先於2011年與汶萊、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2016年再與菲律賓、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成立自由貿易區。在澳洲和紐西蘭方面,澳洲與紐西蘭也和東協領袖同意2005年展開自由貿易談判,期使2010年的雙邊經貿總額增加一倍。一旦東協十國加中國大陸、日本、南韓的東亞自由貿易區(亦即馬來西亞總理提出的東亞共同體)形成,東亞地區在全球政治、經濟等領域,將與北美、歐盟等地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中國大陸也將藉由主導東亞合作,躍居世界政經舞臺主角。然而台灣似乎被遺忘了,被邊緣化確實對我們的經濟發展將有重大影響。雖然我們許多時候受限於政治因素,且這也不是本文討論的方向,但無論如何我們從經濟層面勢必須要找到出路,以增加我們產業的競爭力。 其實從亞太發展趨勢,可以看出中國大陸的影響力,即使不願長他人志氣,也不能忽視其經濟成長對我們經濟環境的影響。由於中國大陸龐大市場的影響,其財經變化對全球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市場已預期中共會採取緊縮措施以降低經濟溫度,先前採取升息措施,不但對美元產生影響,連帶原油、金屬、原物料市場,甚至股市與商品貨幣市場都有不同的反應,國際金融分析師認為,中共升息對美元長期走勢為利多或利空雖仍有待觀察,如果原油需求因而減緩或中共延緩修改匯制,應視為美元的利多;若升息加速中共採取彈性匯制,則對美元不利。另外大陸提高利率會減少中國大陸的需求,抑制包括原油等原料的需求壓力,因此依賴大陸需求的國家貨幣如日圓,和商品貨幣如澳元,下跌壓力大於歐元。原先大陸快速發展刺激全球原料的需求,是近來從原油到基本金屬等商品價格大漲的主要動力。因此中共升息或其他降溫措施都可能加深全球經濟成長可能減緩的力道。再加上經濟現實上,兩岸的經貿的廣度與深度不斷成長,根據經濟部的統計數據,至2004年七月底為止,台灣對大陸投資之累計投資金額達381億美元左右。在雙邊貿易方面,根據陸委會的估計,至2004年七月底為止,台灣與大陸之間的進出口貿易總額達344億美元,其中,進口貿易額為89億美元,出口貿易額255億美元,台灣享有165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然而隨著彼岸產業的成長,兩岸產業分工體系結構將有轉變,加上台商投資產業的技術含量與專業知識提高,未來可能導致兩岸貿易結構發生變化,進而改變台灣貿易順差的情況。 以台灣自身而言,[經濟學人]預測台灣2005年的經濟成長率將由2004年的5.8%降至4.8%,而我國主計處預估2005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為4.56%,但也有專家認為主計處明年經濟成長率可達4.56%的預估過於樂觀,其論點為我國倚賴美國與大陸市場出口比重高達50%的情況,若一旦明年發生恐怖攻擊,我國兩大主要市場受到衝擊,將使我國很難達到4.56%的經濟成長率預測,中研院則預測台灣經濟成長僅為4.05%。至於內需市場方面,主計處原本預估消費者物價指數2005年的預測值為1.88%,但年底傳出水電明年將漲價一事後,主計處已修正將物價指數上推至2%以上,中央銀行甚至預估可能高達2.7%,對產業而言,原物料等價格上揚確實會對躉售物價產生壓力,同時能源價格亦蠢蠢欲動,其影響層面亦大,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就曾預測國內物價上揚風險頗大,顯示業者2005年仍將面臨供應端成本上漲及需求端微利時代的雙重夾擊的環境。 綜上所述,食品產業身處這樣的經濟環境中,必須找出因應之道,在此,我們試圖提供幾個思考點。 首先,以國內市場而言,食品產業原本的三大主流中,嗜好性飲料產業將持平或微幅成長,預估不會有明顯的成長,但彼此的競爭消長則會呈現,因此競爭更形激烈,其中酒類產品及咖啡產品與休閒產業的結合將愈來愈普遍,品酒文化將逐漸取代拼酒文化,就市場面而言,除了原本的啤酒、葡萄酒、西洋烈酒與國產白酒四大要角外,國產特產酒品及大陸白酒應有相當成長空間,消費趨勢上,則應出現女性及家庭活動類品酒人口增加的現象;咖啡部分,受咖啡店流行趨勢的影響,產品將愈來愈多元化,進口與國產產品齊揚,但精緻與品味產品應為主要發展方向,純粹強調本土的吸引力應已不再,另一方面,行動咖啡產業及平價產品亦有相當的競爭能量;茶類產品則會雙軸發展,分別與健康概念及異國風情或浪漫概念結合,因此市場上,歐式、中式與日式將可各取所需。 便利的HMR概念產業將快速成長,愈來愈多的廠商投入,愈來愈多的消費者需求相關產品,整體發展亦將不斷擴張。不論是通路商如超商、量飯店或是電視購物頻道都在投入相關市場,還是製造商如食品加工、餐飲或連鎖攤販都在開發產品,從小吃到套餐、從主食到點心、從素食到蹄膀、從西式到中式,大家都在建立灘頭堡,林林總總,再加上特殊年節或情境的餐飲,產業產值成長速度將會非常驚人,此趨勢其實亦為世界潮流,值得相關產業業者長期投入。深入了解消費者的業者感受消費者因社會生活環境變遷的需求,可以造就出不同於過去的新需求與商機,通路業者(如便利商店、超市、量販店)與餐飲業者或是相互競爭,或是進行合作,而食品業者亦以製販同盟切入HMR,如永潤、禎祥、統一武藏野、泰山、華福、屏榮、聯華、統皓、復興空廚等與超商形成製販同盟體系,又如義美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的EZ廚房,都是以這種模式發展。我們預估會有更多不同的模式發展出來,也有更多的相關概念的產品,產生新興市場,以滿足不同消費者便利及品質穩定的需求。 健康的保健食品產業亦將穩定成長,目前所謂的食品生技產業已成為我國生技產業的四大主軸之一。雖然保健飲品及膠囊仍是主要型態,但越來愈多以食品型態為載體的產品會出現;功能上,抗氧化功能類產品仍將佔最大比重,不論是針對體內還是皮膚,而降血脂與增加免疫力類產品將是成長項目;產品原料上,中草藥及真菌類仍是主軸,但海洋資源成分應會是逐漸熱門的項目。由於保健成分用於食品及化妝品或所謂的保養品的功能相去不遠,許多業者的業務會橫跨食品及保養品,因此異業合作的機率也會提高。至於奈米技術在此產業衍生的產品,我們認為最多只會持平不會成長,因為各種所謂奈米技術對產品所產生的效益,似乎並不明顯,所謂的吸收率或滲透率增加,通常都無清楚的數據或效益顯示出來,消費者將無法感受其差異,除非該奈米技術能明顯改變機能性成分的物化性質且不降低其功效。 就外銷市場而言,2004年我們已談過我國食品產業要成長,必須重回外銷市場,然而以上述全球環境變化,已知只依賴美國及大陸市場,其艱難程度會愈來愈大,而且台幣升值勢必降低我們的價格競爭力,但全化風潮之下,走出去也是我們必須的選擇,因此我們建議開拓如印度、南韓、南亞、東歐及中南美洲等消費力逐漸提升的新興市場,採取委外或策略聯盟的模式,降低進入風險及阻礙,多利用外貿協會已有管道,並多了解當地市場資訊,研擬差異點、利基點及競爭策略,強化我們創新及靈活的特色,全球化潮流也將是我們的機會所在。 針對強力吸塵器的大陸市場,我們可以有下列建議思考方向: (一)擴大市場範圍—除了長三角與珠三角地區的市場重心外,其他環渤海地區、華中、華北、東北、西北及西南等地區的市場範圍已持續增加。尤其,大陸正致力於進行「西部大開發」與「建設大東北」,並陸續推出相關優惠措施,投資或開發市場都是應列入考慮方向。(二)參與大陸國企/民企改造/併購或聯盟—由於大陸國企或民企都希望在完全履行WTO開放承諾前,能有效提升其競爭力或經營效益,當然仔細評估是一定要的啦(可參考www.e-sinew.com)。(三)反向思考的大陸企業到台灣投資/聯盟—目前,台灣陸續開放大陸商品、服務與勞務等進入台灣市場,並規劃大陸企業在台刊登廣告與宣傳活動等相關事宜,近來較著名的例子包括:北京同仁堂在台北設立分店,青島啤酒展開在台合作建廠行動等,都預示著大陸企業入台將成為另一種趨勢,大陸產品也有很多商機。(四)大陸台資企業尋求資金的合作機會—經過多年的發展,台資企業逐漸成為大陸繼國企、民企與港資、外資之外的第五大資本勢力,為增加競爭力,有些台資急需通過集資或募資來進行,也是我們業者切入的機會。(五)大陸農村市場的興起—食品/飲料等領域台商在大陸市場佈局多年,許多產品在大陸的市場占有率迅速提高,但由於城市競爭日益激烈,部分產品市場趨於飽和,部份企業已開始調整在大陸市場的策略,逐漸轉向農村市場。尤其,2004年以來,糧食相關產品的價格大幅上漲,已引起大陸官方的重視,未來可能會朝放寬農村市場價格控制力道的方向改革,政府對於市場的干擾一旦降低,價格機能便能展現,將有助於市場長期的健全發展。(六)人才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關鍵—大陸積極的快速發展,對高科技與管理人才或相關技術的需求增大,因而我們業者尋求合作或聯盟的機會愈發明顯,但前提是確實有實力。(七)貿易磨擦與智財權保護將成爭議焦點—大陸目前智慧財產權的保障情況頗受各界詬病,因此致力於智慧財產的保護機制是我們必須著力的重點,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制度面的問題,我們要等到他們改變後再去接觸,但是想想20年前美日如何進入台灣並防止智財外流,而且我們目前對於智慧財產保護的機制,已有更多的實務經驗,筆者認為是實務上可以進行的。(八)區域經貿合作盛行—目前,世界經濟同時存在全球化與區域經貿合作這兩種趨勢,一如本文初提到的,兩岸經貿關係在非經濟因素的長期干擾下,始終未能跟上區域經貿合作的趨勢,但若能與大陸業界聯盟,可以是目前突破限制的模式之一。 當然,食品產業與其他企業一樣,2005年還必須煩惱因應許多新制度,包括勞退新制、35號會計準則及移轉定價新制等,都是令企業主一個頭兩個大的新制度或措施,然而社會環境在進步,限制及規定本來就愈來愈多,就如當初面臨環保意識與法規一樣,產業中所有競爭者的環境其實都相同,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建立競爭優勢或提高競爭力,我們在此的建議是善用各種提升競爭力的工具,包括標竿學習、學習型組織、知識管理、客戶關係管理、平衡計分卡、各種品保系統、研發管理、市場調查及感官品評(可參考www.e-sinew.com)等,讓企業可以堅強面對2005年的挑戰及未來的趨勢變化。我們也在此預祝業界朋友們都能在雞年行大運,不論國內市場或外銷市場都能洞察市場趨勢,都能迎合趨勢,都能成功攻佔市場,造就食品產業的蓬勃生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