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G 客戶服務專區 service@e-sinew.com
姚念周
首席顧問

印度保健食品市場

2018/08/23
回專家觀點列表

印度商機來了,印度政府的”可容忍上限”(tolerable upper limits,TUL) 與”允許的健康宣稱”(allowing health claims,AHC)法規管理建立後,等於開放了印度相關市場,而外商進入印度保健食品市場更有助於市場自律,預計至2025年,印度保健食品市場可達10億美元。

印度藥品製造商協會(IDMA)保健品委員會副主席Sandeep Gupta認為法規的兩項規範也對公眾健康有幫助,他於受訪時表示TUL是除RDA(recommended daily allowance)之外建立保健品(補充品)的重要規範,能幫助企業自律。過去在印度,很難決定維生素/礦物質的安全性,現在有了清楚的規範(TUL與RDA),若要超過RDA,則必須得到特醫食品(FSMP,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製造的核准。

所以現在印度法規在藥與食品之間又有了健康補充品(health supplements)這個類別,RDA只針對健康者且適用於藥品或保健品,每個藥品或保健品有其RDA/個人的規範,而醫療食品部分則有TUL的規範,由印度食品主管機關FSSAI (Food Safety and Standards Authority of India)規範之。

因應印度需求與全球趨勢接軌,FSSAI必須修正其法規,採用國際最佳實務概念,於2016年底公告一系列有關健康補充品(health supplements)、保健品(nutraceuticals)、特膳食品(foods for special dietary use)、特醫食品(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s)、植物素食品(speciality foods containing plants or botanicals)、益生菌食品(foods containing probiotics and/or prebiotics)、新食品(novel foods)等類別的規範改革,涵蓋成分、宣稱及標示等,FSSAI也公告了GMP的規範文件。目前已落實的規範為成分濃度及其安全性的部分(即前述的TUL與RDA)。

為了產業發展,FSSAI目前也請業者提出有科學證據的在別國被認可的健康宣稱,作為其採用國際標準的參考,屆時的管理模式會是符合已知成分及已於歐盟與美國認可的健康宣稱可以直接使用(類似我們台灣健康食品的第二軌模式)。以長遠來看,FSSAI至少已啟動改革,法規較務實,市場對未來是樂觀的。當然,對企業而言,仍然有挑戰,必須認知要與主管官員一同成長與保持對話,市場開放勢必吸引各方投入,也刺激印度市場的新產品創新。

印度食品安全和標準局(FSSAI)是印度負責監管進口食品的機構,其重要任務是規範食品進口並確保食品安全和衛生。《2006年食品安全和標準法》(the Food Safety and Standards Act, 2006)是印度監管食品安全的基礎法規,《2006年食品安全和標準法》第25條規定,所有進口食品均應符合FSSAI制定的標準。

FSSAI根據《2006年食品安全和標準法》制定了多項食品安全和標準條例具體實施,2017年3月9日FSSAI發佈了《2017年食品安全和標準條例(進口)》(下文簡稱“進口條例”),為食品進口提供了參考法規。進口條例規定了進口相關的詳細而明確的程序:食品進口商許可證→特定用途的食品進口許可→進口食品的儲存、核對總和取樣→進口食品樣品的實驗室分析→食品進口的禁止和限制→貿易用食品標籤規定→進口商獲得關注的特權等。

為了獲得食品進口許可證,申請人/進口商需要具有外貿總局(DGFT)頒發的有效進出口代碼(IE代碼)。在食品許可和註冊系統(FLRS)中獲得進口許可證,申請人必須按照上述流程在FLRS中提供線上資訊和上傳強制性檔。

進口到印度的食品由FSSAI通過入境口岸的安全和品質檢查進行監管。同樣,FSSAI擁有自己的食品進口通關系統(FICS),這是一個線上系統,與SWIFT(貿易促進單一視窗介面)下的海關ICE-GATE(印度海關電子商務/電子資料交換(EC / EDI)閘道)接軌。要求共有17項文件資料需要提交。

印度食品法規要求進口食品必須符合FSSAI發佈的法規標準要求。印度法規標準中沒有規定的產品或原料,需申報Non-Specified Food and Food Ingredients(類似於我們的非傳統食品原料或大陸需申報的新食品原料和新食品添加劑)。這些產品或原料包括:新型食品或新型食品原料或使用新技術加工的食品或原料;新食品添加劑;新加工助劑(包括酶);由微生物、細菌、酵母、真菌或藻類組成或分離的食品和食品配料等。

普通食品、原料和添加劑需符合印度《2011年食品安全和標準條例(食品產品標準和食品添加劑)》(FSSAI法規列表II.2)的要求。特殊食品需符合《2016年食品安全和標準條例(食品或健康補充品,保健營養品,特殊膳食用途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食品,功能性食品和新型食品)》((FSSAI法規列表II.7))的要求。此類廠商每2年必須向FSSAI提報自身品管體系與執行步驟,包括GMP的要求。

進口預包裝食品上的標籤至少需要標示如下資訊:(1)食品名稱;(2)配料表(單一配料不要求);(3)營養成分表;(4)生產商名稱以及完整的地址;(5)淨含量;(6)生產批號/代碼或批次號;(7)生產日期;(8)最佳使用期限或保質期;(9)素食食品資訊或非素食食品標識;(10)進口商的名稱和地址。

此外,因為印度國民的營養失衡相當普遍,因而營養強化食品的推動甚至是印度政府的主推政策之一,因此各國際廠商都在投入這個部分的市場商機,無論是與當地廠商合作,修改其傳統食品含有特定營養強化的添加,或者進口國際品牌自身的營養強化產品。

過去由於印度食品市場的相關法規非常不透明,甚少廠商考慮相關市場,如今,印度政府已調整政策並頒布較透明的進口食品法規,勢必吸引外銷廠商的目光,當然,由於不算是成熟市場,包括市場、通路與法規都還需要摸索,然而總是要踏出這一步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