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G 客戶服務專區 service@e-sinew.com
樞紐科技顧問
編輯群

2024年您看清了潮流還是趨勢?論食品產業新南向發展策略

2023/07/03
回專家觀點列表

姚念周 樞紐科技顧問(股)公司

2023台北國際食品系列展展會專刊p32~35

2023FoodTaipeiExpoMagazine

政府多年來推動我們產業南向,甚至推動或擴充新南向的工作計畫,總目標國家共有18國,外貿協會也在不同年度挑選重點國家協助產業推廣當地市場的各種計劃或活動,外貿協會秘書長黃文榮表示拓銷新南向市場,應該有「三有三要」的思維。三有是「有人民交流的連結、有產業發展的互補、有內需市場的機會」;三要是「要掌握在地文化的行銷、要善用數位行銷的管道、要站在政府肩膀上切入」。

對有興趣發展新南向是市場的企業朋友而言,借助政府或法人單位的力量,固然可以借力使力,但不要忘記企業本身自己負擔最後一哩的責任,不要以為政府或法人單位會扶你到底,因為這會變成[圖利特定企業]。在我們服務國內企業有關新南向部分標的國家的合規與市場調查服務的實務經驗中,顯示部分法人單位提供的訊息並非完全正確,企業也有很多本身的誤解,我們站在食品產業的立場,提供一些經驗與發展策略,提供給有興趣的企業參考!

策略一:選定切入市場,避免散彈打鳥

由於新南向國家主要就是東協、南亞及紐澳三大區塊(雖然通常紐澳或大洋洲區塊不在一般企業認知的[南向]範圍內),如上述共有18個國家,差異都非常大,很難一概而論,即使是只針對東協10國,各國的政經條件、經濟實力、文化及宗教都有很大差異,無法一招走天下,但也不可能每個國家去試試看,憑運氣試水溫,因為那永遠只看到皮毛表面。因此選定適合切入的市場是有意南向的企業必須進行的第一個課題,至於怎麼選,需要進行的功課很多,不在此一一詳述,但依據我們的實務經驗(包括市場商機與政經對外開放階段),我們的初步建議是在東協市場方面,鎖定泰國、印尼、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6國,而南亞市場方面則鎖定印度,共7國為所謂的南向優先目標,至於7國中,哪個先開始就依各企業現況而定。

策略二:結盟打群架,避免單兵作戰

無論企業是因為已參加過外貿協會的實體展覽/線上展覽產生的銷售線索,或是有人介紹的銷售線索,或是網路搜尋而來的,或是自己去陌生拜訪得來的,想辦法結盟打群架是我們建議的第2個策略。

曾有專家建議所謂[五大策略聯盟]-依序是聯盟日本,布局東協市場;聯盟大陸,打入一帶一路市場;聯盟馬來西亞,進入清真市場;聯盟印度,搶占非洲市場;聯盟新加坡,進攻南亞市場。我們團隊有同意的部分,也有提醒的部分,分述於此:

首先針對聯盟日本布局東協市場(其實可以加上印度市場),但應該視產品類別而定,當然日商有嚴謹的做事方法,自然有其好處,但也要看本身企業是否能適合日企的步調;其次聯盟大陸企業佈局一帶一路市場,是值得投入研究的模式,因為目前一帶一路與RECP的優惠,讓進入東協與印度市場時,有更多的成本優勢;至於聯盟馬來西亞進入清真市場的部分就有待商榷了,首先得定義何謂清真市場?印尼及中東是否算在內?其實同樣都是所謂的清真認證,但要求是不同的,聯盟馬國的清真認證並無法無痛接軌印尼的清真認證,因此這部分有問題;有關聯盟印度搶占非洲市場的部分,也值得商榷,因為台灣企本身能與印度企業合作就是一個很頭痛的問題,因為印度的價值觀與我們的價值觀差距甚大,要進軍非洲市場,可能與大陸企業結盟或者跟著外貿協會前進非洲還比較容易些;最後,有關聯盟新加坡進攻南亞市場的部分,也必須先突破新加坡企業是否願意與台灣企業平等合作的角色定位的瓶頸,根據實務經驗,部分新加坡企業會有自認比台灣企業高人一等的情境出現。

我們建議的結盟模式則是找當地利益可互補的企業或純服務商結盟,善用在地能量,反而是比較保險的模式,否則適應文化/思維模式/價值觀/語言都是障礙,尤其是法規合規的部分,找第三方持證人比找客戶更有長遠的保障(包括市場布局自由度與配方營業秘密的保護而言),當然找對人(right people not right person)很重要。

策略三:利用跨境電商,但避免合規誤解

在現今數位時代,加上東協部分國家的人口紅利來自於年輕世代人口,年輕世代又都是上網行動世代,因此透過跨境電商切入相關國家市場,將是一個可以較小成本打入市場的管道,尤其建議鎖定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及越南等國優先進行電子商務的行銷,報告指出六個東協國家(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和菲律賓)近來共新增4,000萬名網購消費者,推升網購用戶總數達4億人,該報告指出,這代表該區七成人口都屬於網購族。其中印尼有著東協最大、成長最快的網路經濟,印尼使用網路的人口有1.97億人,網路覆蓋率高達72.8%,預估2025年逼近90%。

但發展跨境電商的同時,必須理解電商平台並非法外之地,食品/保健食品在各國都有法規的主管機關,產品進入海關時都仍然會面對產品註冊、合規,甚至核准的議題,有些電商平台會要求商家自行處理相關議題再上架,部分企業會誤解電商訂單小數量少不需面對法規議題,確實有可能初步量小時,主管機關懶得管,但頻率高了就一定管,放諸各國皆然。

以食品產業而言,不論是食品原料、加工食品、餐飲、小吃,都是可在東協發光發熱的產業,就算你是餐飲/小吃在當地開店,除非你的餐飲原料/調味料是完全以當地食材為之,否則都會有食品相關的進出口概念牽涉其中(不論是原料還是成品,除非你是在當地投資生產,那是以當地生產的法規去規範),那就一定是依據進口法規規範來執行,通常食品相關的主管機關包括印度的FSSAI、印尼的BPOM、越南的VFA、馬來西亞的MOH、泰國的Thai FDA、菲律賓的Phi FDA及新加坡的AVA。許多的國家的一般進口食品都需要註冊(台灣不須註冊),許多保健食品也須註冊管理,這通常會有需要當地的持證人,此外,加工食品的使用成分與標籤也有需要合乎當地規範,這些程序都需要經費與時間去進行,因此我們建議合規先行,否則往往訂單來了,卻被這些程序卡住,我們還碰過案例是訂單來了,卻在送申辦時發現某成分不能用,必須換成分,對客戶來說換了成分的就不是她原來要的了。

若是要在當地投資生產設施,則也有相關規範,例如要在印尼設立公司,有四個要件要具備,包括1.外資設立公司之基本要件(股東、資本額及負面表列清單);2.外資公司設立程序(包括四大准證);3.設立工廠地點規定(工業區/工業用地);4.印尼的土地使用權年限(建築/土地各有年限),這部分細節,若有需要,我們有當地的合作夥伴可以協助執行。

策略五:謹慎評估各單位資訊,依據最後一哩實務為依據

由於政府或其委託的法人單位,在所謂與各國政府機構或單位洽談所謂的合作,一定是以大方向洽談,而非執行細節,因為真正向當地主管機關申辦或申請時,一定企業自身去辦理,不可能是政府幫你去辦,再加上政府或各單位有其特定立場要顧及,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落差。另外要真心去理解當地的文化很重要,並認真面對每個實務問題去解決,避免偷雞憑運氣。

案例一: X研院在政府計畫經費支持下,採用群體方式幫眾多企業一起找了當地的持證人,代表企業將產品與設施向當地政府進行註冊,獲得當年度註冊號碼,但當計劃結束後,那位持證人在無經費雇用下,就消失了(廠商聯繫不上),結果企業要再進口,就必須重新花費註冊了,企業應理解使用者付費的概念,才是實際的。

案例二: Y研院在政府計畫經費支持下,蒐集資料並發表了[食品進軍印尼 準備不能少]的專文中,說明進軍印尼市場必須通過清真認證(MUI Halal)的要求,但實務上,但目前印尼政府原本授權MUI的認證資格已改由BPJPH負責回教認證事宜,因此不再是MUI Halal而是 BPJPH Halal 了。印尼宗教事務部(Indonesian Ministry of Religious Affairs)也已公告將發布新的清真認證圖(logo),根據政府規定(Government Regulation No 39/2021)原MUI(Indonesian Ulema Council)發的印尼清真認證logo必須在未來5年逐步更新為新logo,業者應透過新認證單位(BPJPH)註冊其產品,新的印尼清真產品認證單位(the Halal Products Certification Agency)-BPJPH (No 40/2022)對新的清真標示負責,執行法律Law No. 33/2014有關清真產品保證(Assurance of Halal Products)的事宜。但部分台灣的單位(包括Y研院)仍然一直用MUI認證的字眼。MUI現在只能是輔導單位之一,並非發證單位了,所以應該是說MUI只是可以輔導BPJPH的清真認證的單位之一。

案例三:某官員說,我們已與印尼官員談妥了,台灣與印尼兩邊的清真認證可以互認,但是實務上,清真認證單位只是可以相互參考,但並非完全不用再查廠驗證,試想印尼與馬來西亞都算是回教國家,他們彼此之間的清真認證(印尼的BPJPH與馬來西亞的JAKIM)都並未互相承認了,何況台灣並非回教國家,怎可能完全互認呢?

最後,我們第一推薦是以印尼為標的,其人口年輕、政經穩定、GDP成長,成為新南向政策中,最具潛力的地區,是新南向國家中的首選。加上印尼人的消費欲旺盛、世界第四大人口2.55億人(40歲以下有生產能力者占全國人口六成)、印尼人口增加的速度高於其他東協國家、印尼中產階級的人口是馬來西亞總人口的兩倍等因素,怎麼看都是誘人的指標。此外,目前對台灣政府的南向計畫反應最積極的也是印尼政府,食品是印尼民眾最主要的日常消費,一般家庭收入約53%花費在飲食上,料理方便快速的加工食品在印尼越來越受歡迎,已占一般家庭收入的11%。除了當地的速食麵外,受到韓流影響,超級市場也充斥著韓國泡麵。當地年輕人「非常敢」消費,敢花錢的關鍵在於當地的民族性和宗教信仰,加上國土物產豐饒,「沒錢可以分期,先買再說」。Nielsen調查也顯示,印尼2016年第4季消費者信心指數高於樂觀基準線,在東協前六大經濟體中排名第二,代表民眾對經濟前景具信心,加上勞動族群占該國總人口近七成,看好人口紅利帶來的驚人消費力。

TOP